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可有效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是有效的降碳减排方式,同时降低船舶燃油发电的辅机噪音,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推动岸电常态化应用,2024年青岛港岸电总接电量突破1000万千瓦时,居北方港口首位,同比增幅563%,全年减少碳排放约8000吨,为建设绿色港口、改善港区环境质量和构筑港城和谐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流设施保障接电需求。自2020年交通运输部《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施行以来,青岛港区新改扩建码头工程均按要求同步设计、建设岸电设施,截至2024年,青岛港全港高压、高低压岸电设备数量达20套,并有60余套低压设备,通过高、低压岸电设施交互配合布置的方式,青岛港口岸电覆盖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通过增设保障装置、设备改造升级等方式持续优化岸电设施,提升岸电接电适配能力,最大程度满足船舶接电需求。
出台政策助力岸电使用。2023年8月,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海事部门制定出台《青岛市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规范岸电使用,并鼓励港口企业通过对符合条件的船舶实施优先靠泊等方式加大岸电使用力度,同时引导港口企业通过“一船一确认”的管理模式,确保靠港船舶应接尽接。2024年2月,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出台《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支持航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通过补贴进一步激励港口岸电使用。